藝術葫蘆種植取得重大突破
2009-06-12 13:32:09
閱讀量:339
來源:天臺人才網 作者:天臺人才網
6月1日,記者隨縣農業局相關專家來到浙江天臺山藝術葫蘆種植有限公司基地,了解藝術葫蘆種植情況。在基地,記者看到一些工作人員正忙碌著,不少藝術葫蘆已經成型。
浙江天臺山藝術葫蘆種植有限公司當場挑選了幾個樣品,一看,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隨意挑選的幾個樣品個個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專家們還通過詳細查看了藝術葫蘆生長情況,一致認為藝術葫蘆種植有了重大突破。
專家們還就如何種植好藝術葫蘆進行廣泛的探討、交流和總結經驗。并向該公司員工指導技術。
自從去年引進3000萬元工商資本開始試種藝術葫蘆以來,在試驗的基礎上,該公司今年種植40個葫蘆品種、20多種造型的藝術葫蘆100畝。
今年時逢濟公圓寂800周年、國慶60周年,該引進企業除了開發濟公、觀音、彌勒佛等佛像造型外,還開發了古今中外歷史名人造型葫蘆,這種將農產品與文化、藝術創意相結合的創意農業,去年在市農博會一亮相便引起廣泛地關注,顯現了良好的市場前景。為進一步提高藝術葫蘆種植的成功率,并把藝術葫蘆培育成為一個能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產業,縣農技專家全力做好全程技術探索和數據記錄。
該公司負責人趙顯周說,這個產業做成功以后前景是很大的,不過投資風險也很大。經過幾年時間的試種,現在種出濟公葫蘆已經基本成功,接下來他還將開發更多的中外名人的頭像,目光投向更大的市場。
縣農業局局長謝旅志說:“2005年下半年,在溫嶺考察時發現西瓜種成方形,還有字。當時我考慮這是一種藝術的東西,可以搞一下。但考慮到放在西瓜上面搞,保存時間不長,成功率比較低。后來一直在構思,尋找能長久保存的藝術品?!?/FONT>
“后來無意中了解到葫蘆能夠保存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于是選擇了種植藝術葫蘆,再說天臺又是濟公故里,那么培育濟公葫蘆的話則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使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農業與藝術相結合。最后,在2007年開始試種?!?/FONT>
“開始試種后,我們一直在查閱相關資料。無意中查到這種構思其實在明清時期,皇宮里面就有這樣的葫蘆,叫范模葫蘆。但是那時皇宮里面種的范模葫蘆都是一種瓶罐、花瓶、浮雕式的。但是這種圓雕式的,歷史上是沒有的。當時我們就認為這里有大文章可以做?!?/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