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村發生的變遷,是我縣借助村規民約,培育社會道德,弘揚文明村風,走出的一條社會管理新路。目前,我縣有300多個行政村對原有的村規民約進行了修訂和規范。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裘國宏表示,薄薄一紙村規民約如同一部“治村寶典”,體現的是百姓承諾,約束的是百姓行為,打通的卻是社會管理體系的末梢神經。各具特色的村規民約,正成為激蕩鄉村民主自治管理的活力因子。
強化契約自治意識
茶葉產業是三州鄉車門灣村民的“飯碗”,村里有100多臺炒茶機。一些村民亂接電線,經常造成電路燒毀、炒茶機無法正常使用現象。
圖一己之便,害的卻是全村茶農。能不能把“用電安全”寫進村規民約,以此規范村民用電行為?全村上下想到了一塊。隨后,該村將“電線不能亂接,須按規定審批安裝”寫進了村規民約中。
有村民擔心:要是有人不遵守,那村規民約豈不成了一只無牙的“紙老虎”?對這一點,村里早有考慮,村監會主任梁日明說,既然把規矩定下了,就要動真格,對于因違規造成用電故障的村民,將在村公開宣傳欄的“黑榜”上亮相,同時也不能作為村級各類組織的候選人。
在三州鄉,長期以來,當地群眾依靠村規化解矛盾。但該鄉也發現,村規民約以無形之手掐住各類亂象苗頭的同時,也存在著“帶病上崗”、不符合法律規定或沒有任何獎懲措施現象。
“現在制訂的村規民約,可以說是整合了各方智慧?!绷喝彰鹘榻B,先由村里擬定初稿,再交村民討論,收集意見后,再修改、討論,最終成稿。然后遞交鄉綜治辦,由鄉里組織聯合審核,再經村民大會通過,“都記不清修改了幾遍”。
“經過一再修改的村規民約,就變成了既合法又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并能解決突出問題的鄉村‘土法’?!绷喝彰髡f。
管用才是硬道理
電魚、毒魚、炸魚,一度將南屏鄉各條溪流的魚子魚孫趕盡殺絕,當地群眾雖然憤怒,但大家覺得溪里的資源不是某一個人的,也就睜只眼閉只眼。
去年,“五水共治”行動啟動后,該鄉聯系縣水利局,放流了12萬多尾魚苗,并對境內溪流實行禁漁政策。
有鄉里撐腰,當地群眾底氣足了。各村將“三禁”(禁電魚、禁毒魚、禁炸魚)寫入了村規民約,制訂相關禁漁措施以及收取相應的漁業資源恢復費用。記者看到,前楊村在村規民約中寫著:違反“三禁”規定的,每例收補償金500—3000元,并移送公安機關。
(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
村里干部群眾的主人翁意識一強化,不等縣漁業執法隊“救場”,當地的護漁隊就直接將偷漁者拿下。一天夜里,有人在敏坑口河段電魚,鄉護漁協會成員湯慶法接到村民舉報后,當即組織了一批人前往制止,現場對當事人進行了批評和教育,收繳違法電魚設備,并按照村規民約收取了500元漁業資源恢復費用。
修訂后的村規民約,煥發出了新的生機活力,群眾參與農村管理的熱情隨之勃發??h文明辦主任王巍說:“當前新制定的村規民約已開始從強制轉為引導、從行為規范轉為意識培育,真正發揮了道德教化、行為規范的約束力,成為當今鄉村文明的另一種形態?!?/P>
實際上,受到歡迎的“新版本”村規民約,不單接地氣,而且上接天線。像“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麗鄉村、環?!@些時尚新元素,現已成為我縣村規民約中的新亮點。
剎歪風 揚新風
“大操大辦,一場喪事花費十幾萬。排場越辦越闊氣,規模越來越大,使群眾增添了沉重負擔?!逼綐蜴偤笫Y村梅吉源老人回憶起昔日的喪葬攀比風直搖頭?!捌瞥愐幝暱滩蝗菥??!贝鍍晌?、村老協深刻認識到它的危害。1995年,該村率先在全縣實行殯葬改革,當時僅僅是限制花圈數量,就遇到了很大阻力。
村里耐心細致地做通老人工作,喪葬改革緩慢啟航。最后通過村民代表大會,把《喪事簡辦標準》納入到村規民約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提倡孝老文化,倡導厚養薄葬”的觀念在當地深入人心。此時,后蔣村對村規民約作了修訂,將殯葬內容進行了細化。如每場喪事,花圈、花籃等禮儀品總數不得超過5件;喪家飯限制在十桌之內,并只許在村綜合大樓中集中操辦……
洪疇鎮希董村也經歷了一次殯葬“革命”。該村是當地橡膠產業的富裕村,過去紅白喜事是各家炫耀家底的機會。2012年該村推行厚養薄葬,并于今年年初將節儉辦喪事寫入村規民約。眼下,文明節儉操辦紅白喜事同樣“風光”。不只是喪事節儉,清明禁放煙花爆竹也寫入了該鎮所有村的村規民約,不僅森林火災少了,炮竹對環境的污染也少了。
殯葬改革推動了當地孝老文化的興起。在平橋鎮嵩山后村,老年贍養問題在這個外出年輕人占多數的村子里,被格外看重。在外鄉賢籌資500多萬元,建造了一處占地面積1050平方米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并建成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市級全民健身廣場。村支書吳宗會說:“現在大家都認識到,生前盡孝才是真正的孝順,這一認識的變化非常大?!?/P>
文明村風撲面來。我縣各地引導村民通過村規民約依法自治,許多農村建設與管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在破冰中消融。(小徐 賽君 夏敏 志委 超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