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楊再兵(左)與施工人員在交流游步道建設注意事項。
6月30日中午,天氣悶熱,南屏鄉前楊村的游步道正在緊張施工。工地上,一個中年男子督在現場,緊貼后背的襯衫上全是汗漬。
他就是楊再兵,前楊村的“帶頭人”,兼村旅游辦主任。早年在部隊錘煉過的楊再兵,說話爽直,身上透出軍人的豪爽之氣。
從2011年起,他挖掘村后的“南黃古道”旅游資源,帶領村民發展鄉村旅游經濟,將一個山村打造成長三角地區極具影響力的賞楓目的地。
思路跟著腳步走
前楊村是南屏鄉最大的行政村,和當地多數山村一樣,外出人口占了多數。2009年,南黃古道悄然走紅于網絡。隨著知名度的提高,頭腦活絡的楊再兵嗅到了商機。
“像我們這樣的山區,想建成景區,簡直是做夢?!睏钤俦臐M腔熱情,被一些村民潑了當頭冷水。
楊再兵沒有理會閑言碎語,在2011年連任村支書后,他朝著認定的目標,開始追逐旅游夢:“機不可失,一旦機會溜走,村里就會錯過發展?!?/P>
盡管村后的古道、紅楓引人入勝,但村口的形象卻令人不敢恭維。楊再兵決定先在村口建一座別致、大氣的牌坊,將“門面”撐起來。
建牌坊需要30萬元資金,但村集體“囊中羞澀”。楊再兵就與堂兄弟楊移方一商量,兩人決定一人出資一半。
不多久,牌坊樹起來了,村民們興旅游的信心也隨之鼓了起來。在外鄉賢看到村干部有心辦大事,紛紛伸出援手,先后捐資達120萬元。
現任縣旅游發展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的高佐明,當時擔任鄉黨委書記,他給了楊再兵最有力的助推。楊再兵說:“鄉里的支持,讓我腰板更硬了?!备寳钤俦吲d的是,那一屆的村兩委干部心特別齊,都有心改變落后的村容村貌。天時地利人和,前楊村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
緊接著,前楊村種下了大批紅色苗木,建起了停車場,硬化了通村道路,辦起了農家樂。這些基礎性工作,順勢拉開了當年11月火爆的第一屆南屏鄉紅楓節帷幕。
節慶帶來了巨大的人氣,看著那數以萬計的游客從四面八方涌來,前楊村民的眼界被徹底打開,大家從楊再兵的思路中看到了出路。旅游旺季時節,村內百姓自產自銷的攤位最多達到125個,綿延3公里長。
穩打穩扎勇向前
“熱得快,冷得也快”,村民的顧慮很快傳到了楊再兵耳中。楊再兵何嘗不擔心這鬧猛的場面會不會是“曇花一現”?
楊再兵說:“如果是吃老本,不動腦子搞點新花樣出來,那來的人很可能一年少一年?!蔽C意識倒逼楊再兵不斷謀劃新項目。如果說剛開始時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接下來的則是“心中有藍圖,紙上有規劃”。楊再兵根據村里的承受能力,每年推出3-5個項目,量力而為。
今年,村里的主打戲是流轉110畝土地建設“快樂田園”項目。這是楊再兵為打破紅楓節季節性過強這一瓶頸所下的一步棋,也是他規劃中打造“四季果采摘園”的一個項目。
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土地流轉變得困難。有人勸他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手段,但他卻說:“我們要做過細思想工作,就近就親開展動員,讓村民了解政策,從內心支持我們的工作?!?/P>
他采取民主協商的辦法,挑選了6名懂政策、有威望的普通村民,加入到政策協調小組,幫助做好土地流轉的政策處理工作。工作透明,村民信任,土地流轉工作出人意料地在短短幾個月內完成。
在搞好旅游的同時,楊再兵不忘帶動村民思想觀念的變化。在“五水共治”行動中,他和村兩委干部一起發動黨員、群眾加入河道整治,現在河道整潔、岸綠水清。他還要求村民注意門前屋后的環境衛生,讓村里村外皆成風景。
只三四年時間,前楊村一改頹敗之勢,變得光彩奪目。就連村內的“四知堂”——傳承楊氏世代清廉的祖訓祠堂,也由瀕臨倒塌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被開發成廉政教育的一大景點。
“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边@是楊再兵給自己定的目標,在他看來,只有讓自己有壓力,做起事來才會更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