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是基層工作的真實寫照,做好基層工作需要大量人才支撐,但受各種因素影響,基層干部“留人難”現象比較突出。如何破解這一難題,雷峰鄉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近日,在雷峰鄉政府食堂內,4個值班干部正在包水餃,大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每當這個時候,機關干部洪瓊的心中就會油然升起一種“家”的感覺。
洪瓊感受到的這種氛圍,正是該鄉黨委政府全力營造的。從去年初開始,鄉里針對年輕機關干部流失嚴重的現象,悉心培育“家文化”,既起到了“拴心留人”的作用,又極大推動了全鄉美麗經濟的發展。
現實困境倒逼干部管理轉型
2011年8月,從機關調到基層的第二天,時任鄉長袁衛衛(現鄉黨委書記)就被突如其來的干部調動打亂了陣腳:“鄉里召開農業產業協會會議,主要經辦人卻找不到,一問之下,才知道人剛剛調走?!?/P>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被機關看中了。相比鄉鎮工作,機關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更大。曾有一名局長跟袁衛衛說,在鄉鎮待過的年輕人,平時工作“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雞毛蒜皮”,吹拉彈唱都有一手,調過來就可派上用場。
正因為這一緣故,不少機關部門樂意從鄉鎮選調年輕干部。而年輕干部出于對個人成長、家庭團聚等各方面考慮,也期盼能通過選調、公務員考試等方式及早進城。
鄉干部普遍身兼多職,工作壓力大也是一個突出原因。去年防汛期間,鄉干部王岳有五六項工作湊到一塊,當時他一直在咳嗽,但他能忍則忍,直至在村里暈倒。村干部把他送到醫院,被查出患有肺積水。
“做不好會受到責任追究,有的工作還會被‘一票否決’?!编l紀委書記吳人茂坦言,鄉干部的擔子不輕,壓力蠻大。
一則數據可以反映該鄉干部流動性之大,全鄉目前有26名干部,從2011年至2014年初,調出的干部多達14人(兩個數據均不含班子成員)?,F任鄉黨委書記袁衛衛說:“鄉里可從工作角度出發不放他們走,但‘抓住的蜜蜂不釀蜜’,何況我也不愿狠下這個心來?!?/P>
如何讓干部安心鄉鎮工作,雷峰鄉從關愛干部入手做了不少探索,但收效甚微。至去年年初,該鄉運用各種資源全面打造“家文化”,留人效應才初步凸顯出來。 (下轉第2版) ?。ㄉ辖拥?版)
把鄉政府建成充滿愛的大家庭
短短幾年時間里,鄉干部張明從一名書生氣十足的普通辦事員,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鄉農辦主任。他特別感激鄉里為年輕干部搭建的成長舞臺。
周六,鄉里組織開展“三改一拆”行動,人手不夠,張明通過鄉里的微信群打“招呼”,很快就有10個干部響應?!案骶€干部一起上,當中還有幾個鄉領導?!边@讓張明非常感動:“只要為雷峰好,自己犧牲點也是值得的?!?/P>
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徐威說:“實際上,這種‘干事有舞臺,分工不分家’的理念是鄉黨委政府一直強調的,這也讓每一名干部對自身的崗位產生了一種很強的認同感?!?/P>
洪瓊對這一感受更深。她原在一辦事處上班,從辦事處到她的駐村,需要走幾十分鐘的山路,一開始,她怕麻煩人,便獨自前往。當時正值抗臺階段,鄉里知道后,安排了一位老同志把她送到村里。
“不止這些,有一次我寫了一篇材料,通過微信向鄉領導請教。當時我不知道領導在培訓,沒想到很快就收到了指導意見?!秉c點滴滴潤心頭,洪瓊感受到了暖暖的關愛。
就連在多個鄉鎮工作過的鄉武裝部長范順理也很感慨:“以前干好分內事就行了,現在彼此間多了分照應,更愿意為周圍的同事著想,大家平時就像兄弟姐妹一樣?!彼f,大家都很珍惜在一起的緣分,有一種像“家”一樣的情感牽系著每個干部。
——“家”的氛圍就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深深地楔入了每個干部的心中。
為豐富干部的生活,該鄉開展了“你點單,我贈書”活動,每個季度都可以更換不同的書籍。同時,鄉里搭建起了文化平臺,組建了象棋、書法、茶藝等多支興趣小組,定期開展活動。
“鄉政府不再只是一個工作的場所,而是一個富有‘家’味、充滿生活氣息的‘樂園’?!编l黨委委員陳挺說。
這一氛圍對向往基層工作的機關干部戴君帥充滿了吸引力。今年3月,戴君帥由我縣一部門調到雷峰鄉,面對工作壓力的挑戰,小伙子顯然心理準備很充分。他說:“各種不方便很多,但新單位給我一種‘家’的感覺,比我想像中要好?!?/P>
“心定人留”激發干事創業活力
6月5日,黃家塘村前的灘地上,十幾個工人正在緊張忙活著。過不多久,這里將建起一個占地150畝的沙灘主題公園。
近兩年來,鄉干部陳定梁幾乎天天泡在村里,都快成了常駐的村民。村民也經常跟他開玩笑,把他當成黃家塘人。每每這個時候,便是陳定梁最開心之時。
從前年在黃家塘村謀劃宋窯遺址開始,陳定梁就在時任辦事處主任陳海鵬的“傳幫帶”下,與該村結下了不解之緣。眼下,宋窯遺址已經建成,陶吧也已對外營業,一個無名小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村。
黃家塘村的變遷在全鄉起到了風向標的意義。在此影響下,全鄉干部全力以赴,村干部也毫不懈怠,一股你追我趕、奮力爭先的熱潮成了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崔家村主推高端民宿,友義和橋棚村亮出廊橋文化,里良村打造創意美術基地……”鄉黨委副書記謝文靜告訴筆者,以前村里的工作是“你推一推,他一動一動”,現在全鄉17個行政村的發展趕超熱情都被點燃了。
干部人心思定,活力隨之迸發。在“五水共治”行動中,該鄉獲得浙江十大最美鄉鎮、治水美鎮·浙江樣本等殊榮,戰果輝煌。在如何收獲“治水紅利”上,普通干部和決策者一樣的夙興夜寐,殫精竭慮。
該鄉通過招商引資,決定對涉及5個行政村的溪流進行聯合開發,建設十里峽谷漂流。知易行難,鄉干部全部放棄休息時間,集中全力進行破難,只用了2個月時間就促成項目落地并投入運營。項目建成時正好趕上漂流旺季,吸引游客多達6萬多人次,投資商當年便收回了大部分投資。
穩定的干部隊伍,也極大地激發了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該鄉有1.6萬畝茶園,茶葉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建設具有綜合功能的茶文化產業園,是全鄉茶農多年來的企盼。今年,該鄉上下合力,突破了這一建設難題。
鄉干部把雷峰鄉當成自己的“家”來對待,當地干部群眾有感而動。里良村支書胡軍民事業不順利,但他沒有落下村事,他說:“只要鄉里決定的,要錢我們出錢,要力我們出力?!痹鵀槿h新農村建設排頭兵的崔一村,被這波創業熱潮沖淡了光環。該村干部群眾急起直追,一度停滯的該村第二期農房改造項目現已重新啟動。(小徐 張主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