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扎根山區任教39年,為山區人民的教育事業而默默耕耘,他就是吳志朝。
他多年擔任教學工作,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系統的理論基礎,并注重教學改革,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賴學生,充分挖掘學生自我調整、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潛能,培養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智力,形成了自己較為鮮明的教學特色。在教學環節上,從嚴要求自己,做教師的表率。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改革、作業批改、尖子生培訓、后進生的轉化等方面進行了許多頗有成效的工作。他所教班級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吳志朝一開始在石梁的邊緣地區雙溪村小任教,學校就坐落在村北的山坡下,幾間破舊的矮房,房子沒有能擋風的窗戶,四面透風,一下雨就苦不堪言。在此期間吳志朝既當教工,又當廚子,每天為學生燒開水;房子要漏雨,吳志朝就爬上屋頂,親自翻瓦修理;下雨教室進水了,他就扛著鋤頭開溝引水;冬天到了,他動手給窗戶釘上塑料紙。只要吳志朝能自己修理的從不麻煩別人,他利用課余時間動手做木工,做水泥工,為學校解決了公共設施缺失問題。那時候經濟還很落后,農民的生活還很困難,看到那些貧困的學生,吳志朝總感到心疼,他用自己僅有的積蓄為他們買書買紙筆,熱心幫助他們。對于吳志朝來說,他們不只是他的學生,還是他的孩子。
作為老師,他工作任勞任怨,努力向周圍同事學習好的方法,盡力把工作做好做細致。除了常規工作做好以外,他更注重和學生多溝通,尤其是對于家庭背景特殊和學習上存在障礙的學生,經常走訪家庭,課余談心交流,從身心各方面去幫助學生取得進步,走出學習的困境。他時刻把學生冷暖記心頭,與學生心心相連。學生病了、遲到了、家中有困難了等等,他都一一記在心里,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在平常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堅持友好、同等的立場,特別是對待差生,能用愛心、耐心、決心信念感化他們,激勵他們施展自己的才華,并通過班集體的力量,大家互相關心,互相照顧,使其感到集體的暖和,消除厭學心理。還常常安排他們在班級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組織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發現自身的價值,準確地熟悉自我,并體會到老師的關心與期待,從而樹立起他們的學習信心,迎頭趕上。
任教期間吳志朝先后三次被評為鎮先進工作者、一次鎮優秀班主任,2014年榮獲天臺縣“最美教師”稱號。
2000年上半年開學不久,吳志朝的母親因雨天路滑不慎摔倒,造成嚴重骨折,生活起居無法自理,而愛人的工作單位又在另一個山區,無法時刻守在老人的身邊。為了不妨礙學校的工作,吳志朝只好請妹妹幫忙照顧臥床的母親。在母親臥床的三個月中,他依然盡職工作,沒有請過一天假。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家人的理解和學生沒有因此而掉課。
他常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他努力踐行師德規范,并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培養青年教師樹立崇高的理想,獻身黨的教育事業。人們常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也有人說教師是春蠶到死絲方盡;更有人說教師是燭炬,燃燒了自己,卻照亮了別人。吳志朝就是這樣,雖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孜孜不倦為師路,矢志不渝教書人”,譜寫了一曲默默無聞耕耘者的奉獻之歌。
?。ǚ奖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