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市民都接到一個陌生電話,稱國家新出政策有生育補貼,不少市民都上當受騙。為什么仍有很多市民沒有防范意識?其實不是市民防范意識不夠強,而是騙子技術太高超。讓我們來看看騙子究竟是利用了怎樣的手段成功騙取錢財。
5月26日,縣公安局的戴警官湊巧接到了一個來自寧波的電話,對方給戴警官一個座機號碼,要求他主動聯系,即可獲得生娃補貼。半信半疑的戴警官本著“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心態,試探了對方,對方并沒有正面回答。令人吃驚的是,對方準確無誤地報出了戴警官孩子的姓名、出生日期及地點……戴警官無奈地說:“孩子的個人信息被泄露,我也覺得很納悶,估計是去醫院就診泄露的吧?!?/P>
這樣的詐騙手段在我縣已經不止發生一起了。5月19日,有一名婦女抱著孩子走進了郵政儲蓄銀行,她神色慌張,情緒激動,緊皺眉頭一直拿著手機打電話。憑著職業的敏感度,大堂經理上前詢問該婦女是否需要幫助的時候。該婦女緊張地說:“電話那頭是財政局的,稱我生了孩子有補貼。剛才在ATM機上已經匯了1000元了,現在準備到柜臺再匯2萬元?!痹搵D女話音未落,大堂經理初步斷定這是一次詐騙案件,連忙拿著她的卡到柜臺幫助該客戶成功銷卡,取出卡內現金并重新開戶。事后經工作人員的耐心解釋,該婦女恍然大悟,并連聲感謝。
盡管騙術五花八門,但騙子最終還是要拐到“錢”上。溫馨提示:接到轉賬電話的時候不驚慌、不輕信、不打款、多咨詢;遇到可疑電話、短信要報警;面對誘惑時需冷靜,自己和家人的信息很重要?,F在的社會,大部分的信息都已透明化,我們的個人信息可能是這樣泄露的:網上購物、租房或買賣房屋;辦理手機通訊服務、超市及商場的會員卡服務;醫院就診、游戲注冊認證等;辦理銀行信用卡等金融服務……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不隨意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許陳穎 蔣珍飛)